1 2 3 4 5
特别提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举案说法 >> 特别提醒 >> 正文

[特别提醒第82期]“区号+110”电话骗局现身成都诈骗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09月16日   文章点击数:  【打印】

 

“区号+110”电话骗局现身成都诈骗
 
“110”来电忽悠
15日,市民张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称自己于昨日上午9点56分接到了一个号码显示为“028-110的电话,接起来后对方称自己为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本来开始我是不相信的,但电话接起后,对方是录音电话,用很标准的普通话说明身份,我又有点相信了。”张女士表示,电话中称她有一份刑事文书逾期未拿,昨日已经是最后期限,如果再不去领取,公安机关将采取强制措施。“电话最后称要想了解具体情况,可按数字2。这时我反应过来肯定是骗人的,就挂掉了电话。”
幸运的是,张女士保持警惕,并未上当受骗,如果她按照录音内容按下了2,等待她的就是满腹谎言的骗子所提供的“人工咨询服务”了。相较于张女士,市民李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2014年5月7日,因为一个诈骗电话,他一下被骗走了50万元。5月7日上午11时许,市民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成都市公安局”的电话,诈骗人员冒充民警称李先生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涉嫌从事诈骗活动,目前已被网上通缉。随后,李先生还收到了对方仿制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上李先生的通缉令。见此情景,一向老实的李先生慌了神,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急忙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了对方发来的一个检测控件并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不久后,李先生发现自己账户内的存款被全部转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受骗。
软件改号冒充执法部门
“张女士遭遇的肯定是诈骗电话。”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改号软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权威执法部门工作人员,随机拨打居民家中座机或手机,然后以涉嫌洗钱、涉毒、涉黑、骗贷、信用卡透支等为由恐吓受害人。在市民惊慌失措时,嫌疑人会利用市民此时的恐慌心理,用电话指挥让其通过银行ATM自动柜员机进行操作,将卡上存款转账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所谓“资产保护的安全账号”内,或直接询问市民银行账号、密码等隐私,称公安机关调查需要,依次骗取市民的钱财。
甚至还有部分不法之徒虚拟成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的对外公布电话,直接人工拨打目标人群并直呼其名,在境外服务器上模仿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制作虚假通缉令,或者向受害人传真所涉案件、警官证复印件等,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通过分析软件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号码和密码,然后在受害人电脑上植入木马程序,从而转走受害人资金。听到电话那头是权威执法部门,受害人怕被指控,往往急于自证清白,想方设法将钱付给对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相信自己,心地坦荡,直接挂掉电话,或者拨打110进行咨询。
同时,警方也要提醒广大市民,因不法分子使用改号软件改变的号码无法与原号码完全相同,前方肯定会有区号、加号或其他数字。在执法部门公开电话前加有前缀的号码,肯定是诈骗电话,如那位市民女士接到“区号+110”电话。“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权威执法部门在侦查办案过程中,都不会直接拨打群众的电话,更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银行账号、密码等隐私。如果涉及案件,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不存在民警直接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进行转账、汇款。”民警表示,“110”平台只是一个接受广大市民报警、咨询并对报警当事人进行回访的工作平台,不存在办案职责,市民接到自称“110”打来的电话,肯定是诈骗电话。
从破获的众多通讯诈骗案件中,民警发现了一个共同规律,无论骗子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要套出你的钱,包括银行卡、账号密码等等。所以,市民只需谨记这一点,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110不会直接拨打市民电话 更不会提出转账要求。
在执法部门公开电话前加有区号、加号或其他数字等的号码,肯定涉及诈骗。
网银操作过程中如果突然遭遇黑屏,必须立即拔出U盾。
 
                  来源:成都日报
版权所有 @ 2017 四川文理学院武装保卫部(处)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联系方式:0818-2791110(莲湖校区)0818-2760415(南坝校区)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