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财产安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平安校园 >> 财产安全 >> 正文

[财产安全]微信变微商 假货须提防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4年10月13日   文章点击数:  【打印】

 

微信变微商 假货须提防

 
 
如今,微信朋友圈销售、代购等行为日益活跃,微信营销已俨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渠道模式。但是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微信营销尚处于监管空白区,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不仅伤害了朋友的感情,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那么,在微信朋友圈购买商品,如何才能避免假货陷阱,如何有效地进行维权?笔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朋友圈开微店假货日益泛滥
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微信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公众账号在最近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微信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微信朋友圈也开始成为一种新兴的销售平台。笔者通过微信查找公众号,或直接在查找栏里搜索“代购”、“奢侈品”等关键词,发现会跳出各种营销账号,销售的商品包括服装、数码产品、化妆品、名牌包等,种类非常丰富,而且各个微信账号都称自己销售或代购的是正品、大牌的产品。
在搜索过程中,笔者的手机不断地响起“嘟嘟”声,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女”主动要求关注。笔者和她们刚聊一会儿,她们就开始推销各类商品,并发来相应的购物链接。像680元的GUCCI钱包、570元的爱马仕牛皮鞋、2700元的Chanel手提包等等,如此低廉的价格虽然非常打动人心,但却让人对产品的真伪难以放心。
在调查中,对朋友圈摇身变生意圈的现象,受访者均表示反感,有些人甚至因此对微信产生了抵触情绪。有两年微信使用经历的夏女士告诉笔者,她在微信朋友圈内买了一个某奢侈品牌的手包,收到货后却发现是高仿品,因为都是朋友,她没有追究,但是被自己信任的朋友欺骗,让她感到很寒心。
网友“羊毛钻石心”吐槽:微信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朋友、同学、同事、亲戚,如果为了赚钱连自己熟悉、亲近的人都骗,这样的人肯定人品有问题。“好端端的相对私密的交流圈子,却常看到商品销售信息,就像被植入了广告一样,让人非常不舒服;尤其是有时还会被朋友‘宰熟’,满怀信心地买到假货,被坑几百块不说,还只能吃哑巴亏。”曾遭遇微信朋友圈“宰熟”的吴先生对笔者抱怨说。
相比传统的网购平台,微店虽然也可以通过支付宝付款,但并不具备资金托管功能。据笔者调查,买家在微店上买下商品后,有可能面临已付款而卖家不发货的情况。由于微信朋友圈内基本上都是熟人,若买到假货,又拉不下面子与朋友翻脸,那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微信营销 监管缺失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的一个‘澳大利亚代购’店里买了一双UGG的运动鞋,花了980元,可等鞋拿到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正品。”消费者付女士告诉笔者,她一直想购买一双UGG雪地靴,看到微信上有人代购,就毫不犹豫地买了。“朋友圈里的一个朋友说他有朋友在澳大利亚,专门代购UGG,我就把在淘宝上看中的款式、货号和图片发给他,并付了款。”付女士生气地说,鞋子寄来时,她发现鞋子的产地是中国,而且穿上也没有之前在专卖店里试穿的舒服。等到有正品鞋子的朋友把鞋子拿来对比之后发现,鞋子有所区别,应该是高仿品。虽然有代购的小票和收据,但仍然未能避免假货的坑害。此后,付女士在微信上和卖家联系,对方却一直不回复她,想给卖家打电话,却发现卖家微信资料里的电话是空号。
笔者在微博、微信中看到,一些含有“代购”字样的私人、公众账号都拥有众多粉丝。不过,“海外代购”交易都是在网络上进行,而且代购小票和收据也可以仿制,因此不排除存在一定风险。
目前,微信代购几乎未受到任何监管。据笔者了解,公然贩卖A货,也就是仿品牌产品,在实体店和淘宝上,都会面临被监管处罚的风险。但微信上的内容仅朋友圈可见,在添加好友时可人为进行筛选,被监管部门查处的可能性很小。
据笔者了解,微信属于人对人的交易,未经第三方平台。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这类的电商平台;而像微信小店这样依靠社交工具来经营的监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法律专家表示,微信代购的卖家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非法经营,如果其有货品仓库,市场管理机构应该进行查处;但如果仅是在微信上转发照片,就很难界定了。专家认为,对微信营销的监管亟待出台相应的法规,比如通过增加授信额度、保证金制度、以及双方合作协议等。
维权困难 谨慎购买
由于在微信上开店,只是在朋友间进行交易,无实名认证、信用担保、第三方交易平台,没有营业执照、评价机制,交易的风险极大。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瑛告诉笔者,目前我国对微信代购监管尚存盲区,消费者维权很难。所以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东西,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除了看商品的宣传图片外,更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规格、材质、产地等信息。
刘瑛提醒消费者,对商品商标标识及其包装、装潢等特殊标志真伪要进行鉴别。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商品的理化、卫生指标,用户在购买时一定要进行了解判断;了解商品真品的特点和内在质量,消费者应结合生活常识、经验来判断电商所销售产品的真伪。“由于门槛低,谁都可以在微信上发布商品信息,所以这个圈子的商机才会日渐引人注目。”北京永新智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春湘表示,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些大的方面还是相通的。消费者要查看商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普通消费者只能先从品牌的官网上了解商标的具体图案、字样等信息,再做进一步的比对,对价格过低的产品一定要谨慎排除售假可能。
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媛律师认为,移动电商属于新兴事物,国家和相关部门尚未对其进行法律规范,消费者应该有警惕之心。
“消费者想要鉴别微信朋友圈商品的真假,首先要认清商品的标识,检查生产地、商品包装和液体商品的透明度。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手感、听觉、视觉、味觉、嗅觉来判断产品的真伪,另外也可以通过查看供货渠道来辨别真假。一般来说,国际运费较高,代购不可能有太大的优惠,低于5折的代购化妆品基本都是假货,低于7折的代购奢侈包不可信。”梁媛这样告诉笔者。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版权所有 @ 2017 四川文理学院武装保卫部(处) |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联系方式:0818-2791110(莲湖校区)0818-2760415(南坝校区)
ICP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1 、网警备案号:51170003000124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