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骗子冒充“校长”电话诈骗 擦亮眼睛“骗子”无计可施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5年05月27日 文章点击数: 【打印】
骗子冒充“校长”电话诈骗
擦亮眼睛“骗子”无计可施
“小王,我是X校长,你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5月25日下午,某学院学生王XX接到自称我校X校长的电话。电话响时,一看是成都的号码,以为是其家人,便立刻接听了。结果电话里传来一名陌生男子的声音。“不好意思,请问你是谁?” 王XX有些迟疑。“能叫你到办公室的人,你说我是谁?”男子口气有些重了。王XX怀疑遇到骗子,只是“哦、哦”了两声,便立刻挂了电话,迅即将此事向所在学院老师作了汇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些骗子将目光盯向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电话里冒充学校领导,要求学生到其办公室,学生到后以其在开会不见面,次日要求其往指定银行账号汇款.....等,取得对方信任后实施诈骗。
类似冒充领导、老师专骗在校学生的案件近期在高校多发,这种骗局的手法是从“猜猜我是谁”演变而来,以“我是领导”、“我是老师”等谎言,利用学生可能处于论文答辩、考研升学等关键节点,担心通过不了、想要讨好老师的心理,实施诈骗。
骗术千变万化,花样层出不穷,但是不法分子的一些基本伎俩还是有迹可循的。只要增强防范意识,犯罪分子就不会有机可乘。
(一)提高防范能力,增强反诈骗意识。
在接到可疑电话和短信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轻易相信,认真细致地核实情况,或干脆不予理会,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避免上当受骗。
(二)加强保密意识,防止个人及家庭信息外泄。
犯罪分子之所以诈骗得逞,往往是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掌握了被害人的有关个人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做文章,让被害人落入布好的圈套。因此,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不要轻易在网上注册会员、参与网上活动等,防止个人资料泄露;不要按照陌生人的指令在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更不能将资金转入陌生的账户。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的存款密码或要求转账等。
保卫处提醒: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不论骗子以什么理由做借口,只要涉及转账、汇款,当事人都应该提高警惕,最好的办法是当面或者通过可靠的联系方式核实,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