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避灾知识特刊之二 [编者按:“5.12”汶川地震事发突然,强度大,波及面广,余震持续长,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十分巨大。为引导广大师生科学防震、科学减灾,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特编辑防震避灾应急知识,供学习参考]
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及救助措施
一、“5.12”汶川地震的特点及趋势预测 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北纬31 度、东经103.4 度)发生里氏8.0 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重庆、陕西、上海、云南、贵州、北京等二十多个省市及越南、泰国等半个亚洲。对于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专家普遍认为是板块逆冲引起,而不是板块走滑,而板块逆冲则能量释放不彻底,地震衰竭速度较慢,往往有持续1~2 个月的余震期,并且震中地带有可能持续发生5.0级或6.0 级以上的余震。 据四川省地震局介绍,此次地震会有一系列的余震,但震级逐次递减,已不具备破坏力。达州属这次地震波及区,震中5—6 级的余震传到达州不会超过4.5 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只要不属于特别危旧房屋均可入住,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 二、余震及其危害 余震,学术界普遍的说法是,地球内部动力的释放,是能量物质燃烧爆炸的继续,因为地震发生后,还有部分能量物质在接近地壳的部位上继续被引爆,通俗的说,余震就是地震发完后还有的震动叫做余震 只不过它的能量是慢慢释放罢了。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小地震。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有一系列余震,其强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出现的时候是大震以后,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会成灾。 三、地震的次生灾害 是因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有害物质泄漏和疫病流行等灾害,它有时比地震的直接灾害还要严重。要特别注意地震引发的次生性灾害的预防。 四、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总体要求: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饭店、公寓,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体育场内、公寓外的空旷地带。 4.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5.如果你在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6.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7.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五、地震发生后应采取的救助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首先要保持镇静,一定不要惊慌,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其次要保持呼吸畅通;三是设法脱离险境;四是妥善处理伤口;五是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延续生命作用。 六、地震发生后应遵循的救助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3.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4.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5.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