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避灾]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5月11日 文章点击数: 【打印】
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近日,国家减灾委要求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梳理和深入分析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修订和完善各级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统筹考虑防灾减灾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
为切实落实综合减灾和安全发展理念,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我们收集整理了相关防灾减灾知识,请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认真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讨论,着力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灾害的逃生自救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安全能力建设,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一、自然灾害概述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二、自然灾害的种类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三、自然灾害的形成
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
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四、自然灾害的特征
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五、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六、灾害预警及防御指南
1.台风预警
台风预警分四级,即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
(1)台风蓝色预警
标准: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露天集体活动;注意最新的台风预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固门窗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密切关注最新的台风预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
(3)台风橙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停止集会、停课;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2.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1)暴雨蓝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学校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师生人身安全;注意最新的暴雨预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暴雨黄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学校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密切关注最新的暴雨预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暴雨橙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活动;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师生人身安全;同时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暴雨红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3.雪灾预警
雪灾预警分黄色、橙色、红色三级。
(1)雪灾黄色预警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影响的降雪。
防御指南: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注意做好学校防寒保暖工作。
(2)雪灾橙色预警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做好学校防寒保暖工作。
(3)雪灾红色预警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做好救灾工作。
4.大风预警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分三级,分别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1)大风黄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做好防大风工作;停止露天活动,学生尽量到安全场所避风;切断户外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学生上学、放学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2)大风橙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做好防大风应急工作;房屋抗风能力较弱的中小学校和单位应当停课,人员减少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学生上学、放学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3)大风红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做好防大风应急和抢险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停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不要随意外出;切断危险电源,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学生上学、放学应当采取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5.高温预警
高温预警分二级,即橙色、红色预警。
(1)高温橙色预警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防御指南: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对学生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红色预警
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停止户外活动;对学生提供防暑降温指导,采取保护措施。
6.雷电预警
雷电预警分三级,分别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
(1)雷电黄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并伴有6-8级雷雨大风。
防御指南:做好防雷防风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把门窗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人员应当尽快离开临时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雷雨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雷电橙色预警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6-8级雷雨大风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和雷雨大风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和大风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落实防雷防风应急措施;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羽毛球拍等易导电的金属物扛在肩上。
(3)雷电红色预警
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8-10级以上雷雨大风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和雷雨大风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和雷雨大风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做好防雷防风应急抢险工作;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七、常见灾害应对措施
1.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1)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①关注有关雨、水情预报信息。
②熟悉本区域防汛预案的各类隐患灾害点和紧急转移路线图、联络方式等。
③地处低洼地的家庭要自备简易救生器材。
④保持手机、电话的通讯畅通,以利接收相关信息。
⑤做好避险准备,撤离时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⑥撤离时要听从指挥,团结互助,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2)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①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②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③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④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安全坚固高处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求救信号,三是利用简易救生器材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进行:先人后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⑤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⑥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流行。
2.溺水自救与救护
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轮胎、塑料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3. 震后自救互救
(1)自救:是指被埋压人员自己创造条件保存生命,脱离险境,要点如下:
①保持镇静,克服恐惧,坚定生存信念。
②寻找薄弱部位和可以自救脱险的办法,尽快脱离险地。
③不能自行脱险时,应视情况而采取以下措施:
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用湿毛巾、衣服和其他透气的物体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烟尘窒息和意外事故。
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无谓消耗体力,不可大声呼救,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想方设法用砖头、木棍支撑坠落的重物,保存生存空间。
(2)互救:指灾区幸免于难和自救脱险的人员对仍埋压人员的救助。根据唐山地震等一些典型经验,如震后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埋压人员,因窒息和砸伤失血过多而死亡的人数就会大幅上升。因此,震后及时组织互救,抢时间,尽量提高救助效率,是减轻人员伤亡的关键。要点如下:
①应当先抢救医院、学校、旅社、商场等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员,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幸存者以及容易救出的人,先救出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救援和医护力量。
②注意听,寻找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
③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进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④不可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应保护支撑物,防止房屋进一步倒塌。
⑤救援要讲究科学性,首先应快速使被埋者的头部和胸部暴露,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保持呼吸畅通,再行抢救。对已经窒息的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⑥对于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食物和饮料,然后边抢救边支撑,注意保护好幸存者的眼睛。
⑦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员,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扯,要先慢慢地暴露全身,然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防止造成伤员瘫痪。
⑧对于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应予以必要的护理,蒙上眼睛,避免阳光刺激,不可突然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下进食过多,应避免被救者情绪过于激动。
⑨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抢救,并迅速送往医疗点。
4.火场逃生自救互救
当火灾发生时,应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身上着火时,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时,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5.防范燃气泄漏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沼气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的性质,如果泄漏,容易出现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发生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气阀,打开门窗通风(动作要轻缓,避免产生火花而引起爆炸),抬中毒者离开现场,再打电话报警或求救。在泄漏的燃气未消散前,切勿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排风,切勿触动室内电器开关和在室内拨打电话,更不能在室内点火。燃气泄漏并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气阀,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扑灭明火,再打开门窗通风。使用钢瓶的用户不能自行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否则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不要使用超期未检和报废的气瓶。正确安装灶具,杜绝使用质量低劣的灶具。燃气使用过程中绝对不能无人看守。